
12月4日,在白樓鄉殷堂村的農田里,300畝辣根已成熟,幾臺大型機械正在對這里的辣根進行采挖,農民們在后面忙著翻揀、打包、裝車,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。
“在家里閑著沒事,在這兒撿辣根,一天幾十塊錢,掙個零花錢,也不累。”白樓鄉殷堂村村民馬翠霞高興地說。

為助力鄉村振興,激發鄉村經濟活力,近年來,白樓鄉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同時,緊扣產業發展的紐帶,因地制宜調優種植結構,發展特色農業,打造種植業特色品牌,發揮種植大戶示范引領作用,通過土地流轉、合作開發、耕種收一體化的高效種植模式,推動全鄉種植業呈規;、現代化發展,助力農民致富增收跑出“加速度”、刨出“金條”。
“辣根產業作為我縣經濟作物的一個主要抓手,在不耽誤種一季糧食作物的同時,又多種了經濟作物辣根,達到了一個雙贏的目的,也是今后農業推廣的技術模式。”睢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、科技特派員、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中玉說。
據了解,辣根種植周期約為一年,管理方便、省人工,營養價值高,含有多種維生素及鈣、鐵、磷等多種礦物質。其成熟后的根莖經過加工,可以做成芥末油、調味品等。
“今年我種植辣根喜獲豐收了,這個產業種三年了,從3月底播種,到10月底收獲,周期很長,4月份可以加一點棒子,棒子一穴三株,產量達到800斤以上,所以說既生產了糧食,又生產了辣根,產業不錯,銷售不愁。”白樓鄉海濤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海濤介紹說,今年種植的辣根,每畝地產量達3000多斤,凈利潤7000元左右。收割后的辣根經過簡單分揀,統一裝車銷售給經銷商。
如今種植辣根已成為白樓鄉特色種植產業,也是該鄉加快農業結構調整,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實踐。
|